HSC E-Paper vol.144-大學意識
台大意識報 勞動.意識/教學熱枕與勞動環境──專訪一位補習班家教老師
◎ 凌心耕
本週的受訪者在台北一間補習班擔任一對一家教老師,教授科目是英文、地理、公民,授課對象主要為國二到高三學生。
問:請簡述你的工作狀況。你如何在工作與課業、社團等大學活動中權衡?
暑假時我每周打工三天,開學之後因為活動變多,就兩天,再加上系隊每週練兩次,所以平日就有三個晚上要忙,周末也有一整天要忙。
權衡的話,因為打工蠻累的,雖然大學有更多好玩的事情想去進行,但是,後來想想班已經排好了,而且我是教一對一,既然已經要教他,總得犧牲些什麼。所以我在大學生活的時候,會儘量排開衝突的活動,有些演講或是跟同學出去玩,我就無法參加。體力的話,像我週六在補習班從九點上到下午三點,家教是從四點半到六點半,六點半回家之後,有時又要趕其他活動,這時就會心力交瘁,會想說何必把自己弄得那麼苦,所以體力、心力,還有跟朋友出去的機會,就會捨去一些。(問:那會覺得可惜嗎?)當然會覺得可惜,但同時也覺得,朋友能再聚,而演講活動沒辦法參加到,就只能下一次再補足;也因為覺得可惜,所以下學期就不打算繼續打工了,因為會捨去許多東西。
問:請問你工作的目的是要賺錢,還是有其他自我充實的目的?
一開始當然會想賺錢,但教補習班的另一個原因,是想我的升學經驗給學弟妹,畢竟我花了三年的時間把這些科目讀好。有時候感覺蠻充實的,例如看到學生成績進步、或是教好一個概念,學生的恍然大悟,會讓我覺得自己花時間備課、打講義,是有成效的。像我上週給學生上一堂地理的總複習,原本只有一堂課,上完課後,他跟補習班說,之後還想要再上一次課。一定是有學到東西,才會想繼續學,所以的確會自我充實,有種真正幫助到他人的感覺;不過我覺得在補習班這種行業,有時感動就只限於幫助學生成長,會少一些特別的體驗、會覺得疲乏。不斷地面對同樣的學生,有種一成不變的感覺,像是「怎麼這禮拜看到你,下禮拜也看到你」,不像便利商店那樣今天看到一個客人,明天看到至少是不同的客人。
問:你剛剛有提到備課的部分,能否談一下這些「非正式工作時間」的準備?
備課很累。講義大多是暑假就準備好了,像英文科那些不同的動詞、子句用法等,都會先整理好,怕開學太忙;但開學後還會再準備一些考卷,就是把成卷選項改一改,發給他們,我出完之後會再寫一次那些題目評估難度。當然,我也希望他們都能從考卷或講義中學到一些東西,但有時會懷疑備課到底值不值得,像一次上課時,我就不斷拿出第一次、第二次、第三次上課的筆記,然後說:「欸我這邊不是有講過嗎?」學生就回答:「喔對!」所以就會想這個筆記到底有沒有用,不過即使如此,也不能不發。
問:相對於你領到的錢,你覺得你做的準備值不值得?
不值得。薪水大約是國一每小時100,國二國三150,高二高三200到230,但是我打一份講義三個小時,那三個小時我可以拿來做更多的事,所以用金錢衡量不值得。不過把講義整理完,自己也會有成就感,所以如果用滿足程度來衡量的話,勉勉強強過得去。
問:如果有更好的勞動環境(勞動環境可能指工資、工時或休假),請問你覺得你整體的工作與生活品質會如何改善?
工時部分,我跟一般打工者不太一樣,因為一般的打工是排班,每週可能都固定要上十六到二十小時,但是我只要有課再去上就好了,所以我可以調配我的時間。例如我週一有課,我就週一去,教完就走,等於只要在那邊一個半小時就好。補習班會盡量多塞一點課給我,但我也可以把它推掉,等於我可以拒絕那個工時,協商的過程也不會很困難,蠻好溝通的。一旦接了一個課,就要固定上完一學期,無法中途退出,不過我覺得這還算合理。
工資的部分,當然有更多錢就會更願意投入。因為補習班抽成很多,我之前看他們收費,一個學生八百,但發給我們兩百,只拿到四分之一,被抽了四分之三,雖然他們要出場地費、冷氣費、考卷等,四分之三還是有點多啦。這點我有跟補習班討論過,薪水這麼低會不會影響到教學品質?他的回應是他們不願意調整,因為即使給再多的錢,職位也不一定徵得滿。這個價錢當然徵不滿啊,我覺得如果薪水能調高一點點的話,老師就更願意去授課,我相信品質也會更高。
問:請問你過去對勞權議題有什麼樣的理解?對他們有什麼印象?
我知道一例一休是例假日跟休假日,可以加班與不能加班,可以要求上班與不能要求上班,然後我也知道砍七天假這件事情、基本工資等。 我印象中的勞工議題有臥軌、ETC抗議等。我知道有這些議題,但沒有到深入關注,可能因為我還不是勞工,而且工時也不長,不過工資我會在意。大概是每次有報導我都會看一下,有網路文章我也會看,只是不會深入探討這篇文章所講的,與另一個角度所講的差別,因為這樣會變得有點偏頗。我印象中勞工都蠻激動的,尤其是之前一例一休要強制通過,國民黨一直喊有異議有異議,但民進黨卻拍板無異議。我覺得這蠻難處理的,就是勞資雙方要如何去協調。我的印象就是這樣。
我認為資方應該保障勞方有完善的生活品質,不要又低工資又加班,我覺得那是不合理的,但廠商還是很在意成本,所以這裡有很大的矛盾,廠商應該想要怎麼回饋他的員工。畢竟賺了那麼多利潤而不去回饋,等於只有把錢收在自己那邊,不斷投資讓自己更壯大,但員工還是沒有享有應有的福利,我覺得應該要回饋一些給員工,至少讓他們的生活品質有提升。
問:請問你覺得這段時間關注勞工議題,動機是什麼?勞工議題在你心目中是什麼樣子?
第一個動機是當然希望未來能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,工作不要太辛苦;第二個是因為我讀商管,會想探討要如何在勞資雙方協調,看看雇主如何跟勞工溝通,或是勞工怎麼跟雇主溝通。在此之外,這對整體社會而言也是個重要的議題,勞工一定佔大多數,資方一定是少數,少數人擁有多數的財富蠻不合理的,勞方該得到應有的報酬,比如我在補習班被抽了四分之三,就不公平。勞工是比較弱勢的一方,政府應該要保障勞工的工資與工時,維持他們的生活品質,畢竟資方不願意讓自己的利潤降低,會想要勞工多做事。如何保障勞方的生活品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。
雖然這是個重要的議題,但身邊的同學卻沒有特別地關心,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還不是勞工;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台大學生的背景都比較好,比較沒有那麼辛苦;還有,我們身邊也都沒有這樣的人在抗爭,假使我有朋友現在也在前線抗爭,我覺得我就會因此開始關心勞工議題。
問:你覺得理想的工作環境長什麼樣子?
假設我現在出了社會、有了家庭,我當然希望能跟多跟家人相處,不要被工作給綁死,上班時就專心工作,下班回家就不用再收發email。要能跟家人好好相處,一部分不能有太大的金錢壓力,所以工資不能太低,工時也不能太長。雖然現在想想好像不太可能,但我覺得工作不該是全部,有時候要跟家人相處,還有一些情感聯繫必須維持,這樣算是理想的工作環境,希望六日就讓我出去玩。
後記
從補習班家教老師的案例可以發現,低薪資勞動環境影響的不僅限於勞工本身,教育工作者的低薪等於對熱心教學的老師潑了一桶冰冷的水,連帶影響到莘莘學子的學習意願與成效。高喊著教改口號的政治人物往往把教改看做是教育體制內部的事,然而,當低薪的勞動環境無法支持包含家教老師在內的廣泛教育工作者,繼續往前的動力,社會只能盼望具教學熱枕的老師能燃燒自己,照亮學生。
但即使是最熱心的老師,也不可能感受不到認真備課、辛勤教誨後,薪水袋握在手中的空虛與遺憾。如果我們盼望每個學生都能遇上一位勤奮教學、傾聽、關懷與理解的好老師,能看見每一位學生的優點與缺點、鼓勵學生發掘自我,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社會彼端的隔空喊話,更應主動打造促進老師投入自我的勞動環境。增加薪資給付、縮短長工時、減少約聘性質的雇用,都能讓老師們更願意投入於教導、解題之外,那些真正影響人一輩子的自我認識、做人處事、關懷與陪伴。
訪問後不到一週,「一例一休」、「砍七天假」的《勞基法》修正案已於立法院三讀通過,台灣勞工處境在換了民進黨執政下依然艱困,台灣多數大學生對勞權議題也依然冷漠。意識報希望透過報導校園中各種學生對自身勞工環境看法,以及他們對勞權議題的看法,揭示勞權議題在社會中的重要性,並推廣勞工權益、促進學生產生屬於自己的勞權意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