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HSC E-Paper vol.161-好書推薦

書名:人文之旅 作者:葉海煙 1996年,三民出版

引言

葉海煙教授是哲學界知名的泰斗,由於聽過他多場演講,在思索該推薦何種好書給人文營時,腦中驀然浮現他的著作,雖然人文之旅一書出版已有一段時日,但其中的哲思精神與興味,時至今日仍然饒富不減,無論重看幾次都有新的體悟。或許原因無他,正是因為其內容從自我思考出發,而後融入對社會的觀察,並輔以文化的觀點,因而無論時空如何改變,社會環境如何變遷,都可助吾人找到深思之處。此書跟龍應台針砭時事的成名之作 -- 《野火集》的批判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,但葉教授一方面多次受邀於人文社會科學營來作專題演講(或者作為本營隊Keynote Speech的演講者),其著作多少能協助吾人瞭解人社營一直著重的人文精神,而本書言語精煉而不艱澀,每篇皆是文短而寓意深長,故向學員推薦此書。

本書推薦文

本書分為三個部分,分別是第一部的自我觀賞、第二部的社會觀察,以及第三部的文化觀摩。在第一部的自我觀賞裡,葉教授提出「自我是一種認知,一種意識;更是一種肯定,一種承諾。」短短二十一字,道盡自我的核心意義。在此僅能列舉幾篇饒富興味的短篇,期能引發讀者欲深入一探究竟的熱情。例如首篇的「謝師宴」,該篇是葉教授一九九五年的一篇短文,文筆幽默,譬喻生動卻又發人深省。篇中言,他於謝師宴中祝福並勉勵畢業的學生們,希望他們能夠保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理念,那他這一年的汗水和口沫就沒有白費。也用中國哲學上的一些宗派大師,做為將來砥礪人生的箴言,例如我們要學孔子般對人生的正視;要效法孟子義無反顧的道德勇氣,讓人生充滿飛揚的生命氣魄;也希望能有些老子的智慧,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時刻保持住人的身分;涵養如莊子般的豪放與解脫自在的精神;以及韓非子的謹慎態度與公孫龍的認真等等。最後,「還好,沒有誤人子弟。」不免也讓許多人想起自己為師或為生的那些日子,不禁令人莞爾。

除了上述之外,在第一部的自我觀賞中,還有自省意味甚深的「唸書之外」、「設計生命」、「人文與心理」等篇,內容多是探討從自由的氛圍中,體悟「自我」、以及生命並無所謂的開始或結束、中心或邊陲,對人性的尊重及對人文的關懷是修身的起點。簡言之,第一部分是以自省為出發點,正如葉教授在該部分最後一篇「現代生活三面觀」中之比喻,「自我是口井、社會是塊田,而文化是擔糧」,其中仍有許多值得另人回味再三的哲思,在此只能以耶魯大學第十九任校長賈瑪迪(A. B. Giamatti)教授充滿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作為此部分作結,其餘精彩篇幅留待有興趣的讀者自行閱讀本書,相信必定也會獲益良多。賈瑪迪是這麼說的:「我並不重視一個學生是否能成為技術專家或職業專家,我希望他獲得一種信念,懂得為學問而做學問,我希望他獲得一種能力,不管面臨什麼問題都能夠分析研判,能夠主動思考,能夠清晰地表達他的思考結果。」(葉海煙,1996:21)

第二部分是關於社會觀察的討論,葉教授認為,「社會是條河,河裡有你我的倒影,更有無數的亮光流淌其中。」在此部分探討的主要是幾個重大社會議題的面向,例如教育、生活理念的省思、同理心、慈悲與正義等等,正是從自我走向社會的過程之討論,也呼應著社會是一條河,河裡有你我的倒影之寓意。因此,葉教授認為,教育應是一條活路,多元文化才有達成的可能,也才能兼顧教者與學者良好互動的理想;若我們都能有同理心、慈悲與正義,則共同體的意義才能深刻地被思考,社會就會有落實羅爾斯(John Rawls)的理想之可能,因而天下為公並不妨害人人為己,而我為人人的理想是必須落實在社會的體制中。這是自由,這是平等,這更是公道(Justice)(葉海煙,1996:63)。

本書最後一個部分是在探討文化觀摩的議題,葉教授對此部分下的註解是:「若文化是座廟,那我們便都是亦步亦趨的朝香客,有人一臉虔誠,有人卻徒然高舉一炷香。」此言明顯是依循本文一開始所提及的,由社會探向文化的脈絡而展開,在其中,界線的劃分成為本部討論的主軸,引導出兩個需要思考的主題,首先是關於集體性文化潮流的定位問題,以及文化該何去何從的問題,例如在「本土化與平民化」、「迷思與反思」、「大同小異」等篇章所討論的;第二則是自我對文化的體認、探求與形塑,思考自我該何去何的問題,從例如「天理與人心」、「信仰與妄想」、「媚俗之外」等篇章,顯示集體文化與個人體悟之間有著不可分割性,自我仍舊是個核心與起點,特別是在宗教信仰的面向上,分際的拿捏與對文化的認同都源於自我的修身,源於一種對他人的尊重,才能瞭解文化真正的內涵。

正由於此書脈絡相連,首尾一貫,故本推薦文最後仍舊引用葉教授之言做為結語:「由自我走向社會,由社會探向文化,其間道路多途,方向多變,但人依舊是人。」(葉海煙,1996:65)。

Categories
Recent Posts
Archive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社交圖標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