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HSC E-Paper vol.162-好書推薦

Matthew Gandy, The Fabric of Space: Water, Modernity, and the Urban Imagination (2015)

曾裕淇(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博士候選人)

推薦作品《空間的交織物:水、現代性和都市想像》(The Fabric of Space: Water, Modernity, and the Urban Imagination)一書封面。資料來源:https://mitpress.mit.edu/books/fabric-space。

《空間的交織物:水、現代性和都市想像》(The Fabric of Space: Water, Modernity, and the Urban Imagination)是2014年美國地理學年會獲得Meridian圖書獎的書籍。此書以「水」作為橫貫全書的主軸,分析自然、現代性與都市想像之間的關聯。故事涵蓋巴黎、柏林、拉各斯、孟買、洛杉磯和倫敦六個大都市。此書的貢獻在於透過水作為媒介,或稱做為一種分析的視角,我們會發現現代人生活的都市看似是一個遠離自然的地方,但是其實「自然」從來沒有離開過,而是「自然」透過現代性的方式交織的出現在當代生活中。理由在於現代國家的發展,以及其專業知識與知識生產的形式,都和控制水的慾望有緊密關聯,不論是控制都市公共健康需求,或是更大尺度的介入農業、電力或是控制洪水。並且,水也已經轉變成為現代性的物質文化,從私人家屋空間到讓都市成長的技術網絡都有水的蹤影,跟人類想像的空間國度密切相關。因此,「水」的研究本身就是跨領域與知識生產的必爭之地,而不僅是分析的客體,「水」其實是一種過程、實踐和意義的交集,正也正是此書的名稱《空間的交織物》。

本書不僅在解析「自然」的概念上擁有洞見,更有趣的是Gandy的研究資料來源廣泛,包含訪談、人類學觀察、檔案資料、電影、照片等用以論述眾多都市的故事,使得此書讀來不像學術刊物生硬,而是有趣兼論理的故事。以下本文介紹書中提及柏林威瑪時代(Weimar-era)的故事作為引領讀者進入此書的一扇小窗。

1920年代的柏林是實驗性城市,引領許多新發展,包括建築、藝術、電影、攝影、劇場和其他領域。柏林可說是當時歐洲現代主義的首都。一戰戰後的藝術作品則受戰爭影響,表現出混亂、暴力,不過到了1920年代中旬,德國經濟復甦,柏林成為當時第四大城市,也是移民者的國際中心,藝術家、作家、知識分子、異議份子等都到這裡來了。在文學和視覺藝術上,當時的現代性的經驗是用蒙太奇來表現都市生活,那時候的女人、性少數、政治異議份子等人都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。當時,Simmel描繪了很多有關柏林的現代性,但是Walter Benjamin的歷史唯物論、Werner Hegemann的經濟史和Siegried Kracauer的嚴厲批評補充了Simmel的社會觀察。Hegemann揭露了對工人階級房屋的土地壟斷造成出租房現象(rental barracks),因此許多人開始分析所有權的模式和控制如何影響都市發展,當時視覺藝術開始流行,這些藝術作品以攝影、紀錄片、繪畫描繪每日生活。例如,Martin Munkacsy的作品在描述都市貧窮、地下公寓(cellar apartment)、Jacob Riis也描繪很多人群居於擁擠潮濕的地方,Albrecht Viktor Blum的作品則提倡進步的政治提案,要改善房屋狀況、更好的工作環境,以及舒緩貧窮。那麼「水」這個被認為自然的物質呢?它在柏林都市中的角色跟作用為何?

Gandy指出在威瑪時代的柏林內城很擁擠,但城市邊緣則是未開發的森林、湖泊等原始地景。隨著城市成長,勞工人口需要親近自然的需求變得更高。新的政治活動開始說要保護荒野自然,工業城市則產生對自然的現代感(modern sensibility),包括渴望未受到污染的地景、平靜,以及顯現出對戶外活動的熱誠。因此,「水」在當時柏林的都市裡提供了都市自然(urban nature)的概念,並且水並不只是與現代城市的工程有所交集,同時也提供了身體自由(corporeal freedom)的新形式。
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社交圖標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